第六十六章 谈经论道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大约二十公里处,北依邙山,南临洛河,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也就是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并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阿蒙问起白马寺的“白马”从何而来,不待曹蔓回答,穆林就搭腔了,“据史料记载,有一天东汉明帝刘庄突然梦见了一位高大的金人神仙,第二天刘庄问几个近臣此梦何解,有位大臣告诉他,西方世界有位大神,名叫佛陀,形象与梦中的高大金人一模一样。刘庄便派遣使者前往西方世界访求大神。使者西出玉门关,躲开匈奴的骑兵,踏上茫茫取经求法之路。此时的印度半岛,佛教正受排挤,大量佛教僧侣被迫离开故土,把佛法带到印度北边区域。三年后也就是公元68年,使者与两位印度高僧在阿富汗一带相遇,一同回到洛阳,并用白马驮回了经书和佛像。汉明帝于是下令在洛阳建造这座寺院,并命名为白马寺。”
曹蔓好奇,“为什么不用那两位印度僧人的名字命名呢?”
“我学了这么多年的英语都记不住那么长的名字,更何况不懂外语的皇帝,也不能拿使者的名字命名,所以用驮经的白马命名最合适。” 穆林解说得一本正经。
几个人边说边走,来到白马寺山门前。
“还挺气派!” 袁媛说。“这白马寺三个字不会是当年那个皇帝题字吧?”
“很有可能哦。走近看看落款就知道了。”
“赵朴初?这名字好熟悉啊。你们谁知道这人是什么人?我敢肯定他是个近代的或者现代的。” 袁媛说道。
大家纷纷摇头,倒是路过的一名游客给了解答,“赵老先生是佛学会会长,五月份刚刚去世。”
“两边这两匹马是当年驮经的白马的雕塑吗?” 阿蒙问。
“好像不是,据说原来的都被破坏掉了,这个应该是从别处挪来的。” 曹蔓回答。
“唉,每有战乱,必有文物损失!” 阿蒙道。
“中国的文物损失可不一定是战乱时期,焚书坑儒不是战乱,Culture Revolution也不是战乱。”
“Revolution,revolution,也是一种革新换代。欧洲也有很多这种文化上的颠覆造成的破坏。”
“搞破坏的不一定是入侵方,入侵方觉得这些古物都将是自己的财产,反而会设法保护,而占有方觉得快要失去了,留给敌人,反而不如一把火烧了干净。所以很多时候搞破坏的反而是当时占有古物的统治者。比起统治者的大规模损害,小偷小摸只能算小case。”穆林发表意见。
“你说得很有道理哦。当权者一言一行都要谨慎,否则下面拍马溜须的有可能为了拍马屁就干出损害文物的事情。” 挽着穆林胳膊的袁媛立马表示支持。
“看来让穆林当皇帝,就比刚才那个要把寺庙建到华山顶上的老大哥靠谱很多。” 曹蔓笑称。“起码,穆林知道要约束自己,当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
“都啥年代了,你们还想着当皇帝独裁呢。” 阿蒙抗议。
“现在King,Queen也不少啊。距离最近的日本,柬埔寨都有,欧洲、中东、非洲更多。” 曹蔓反驳。
“这倒是,虽然很多已经立宪,毕竟还占有很多资源。” 阿蒙大方承认错误。
“咱们不讨论皇帝了吧,你们知道寺庙为什么有三个门吗?很多教堂也是三个门,不知道是不是一个道理。” 阿蒙指着大门问。
“不知道。会不会中间大门走大人物,两边小门是走小人物用的?” 袁媛想起来晏子使楚的故事。
“教堂的三是不是暗合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 曹蔓问。
“那这个寺庙的三个门是不是对应天地人三才合一?” 穆林问。
“我咋记得天地人三才合一是道教的说法?前几天刚在华山上看到过,三才合一是修仙的法门。” 曹蔓质疑。
“佛教有三界六道吧?什么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记得有六道轮回啥的。” 袁媛不确定地发表意见。
“轮回一说肯定是佛教的。” 曹蔓支持闺蜜,“欲戒?色戒?是和尚们要遵守的八戒吗?”
这时候有游客插话说:“这三个门应该是象征佛教‘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
曹蔓和袁媛赶紧道谢。
袁媛接着说:“不过刚才提到的欲界、色界的界,不是戒律的戒,是世界的界。我当时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找了个比喻,所以还能记得一些。就好比死后有欲望的灵魂,要转世投胎,经过六道不同的门,过去之后,或成人,或成畜,或成厉鬼,能进哪道门,是生前所作所为决定的,上世作孽下世受苦,上世积善来世享福,这个生命就像车轮一样不停转动。” 袁媛更正。
“无休无止?啥时候是个头?这人头数啥时候会多?啥时候会少?怎么多的?如何少的?不过媛媛啊,你竟然研究过这个?我很吃惊。” 曹蔓很是吃惊。
“你咋这么多问题啊,好奇宝宝。我也就是有一阵子迷上席绢的穿越小说,觉得就像带着前世记忆的轮回,顺便网上搜索了一下什么叫轮回,你的那些问题我也不知道答案。”
“哦,我除了看过西游记,没研究过佛教,没读过佛经,做导游做得很不合格。”
“你们这一路上看过的那些石窟里的东西,大部分不都是佛教有关的?你都没细看吗?” 袁媛反驳道。
“这倒是提醒我了,以后可以宣称自己对佛教很了解了,只少在敦煌看壁画的时候看到了很多佛经故事。” 曹蔓笑嘻嘻回答。
几个人一边聊一边逛。
白马寺为长方形院落,坐北朝南,占地约4万平方米。寺内现存五层大殿,坐落在一条笔直的中轴线上,两旁偏殿互相对称。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为元、明、清时期的作品。
“唉,媛媛,你要不要记一下这个?” 曹蔓指着一段文字。“这些解释了为啥白马寺如此重要了。”
“我看看。” 阿蒙抢了先,读到:
“祖庭十古,中国佛教的10个‘第一’都发生在这里。
1、中国第一座古刹是白马寺;
2、中国第一座古塔是齐云塔;
3、第一次‘西天取经’始于洛阳;
4、最早来华的印度僧人禅居于白马寺;
5、最早传入的梵文佛经‘贝叶经’收藏于白马寺;
6、最早的译经道场是白马寺内的清凉台;
7、第一篇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是在白马寺译出的;
8、第一本汉文佛律《僧袛戒心》始译于白马寺;
9、第一场佛、道之争发生于白马寺;
10、第一个汉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马寺。”
“《四十二章经》竟然是第一篇汉文佛经?” 穆林问。
“应该是吧,这里是这么说的。穆林,《四十二章经》是什么经?你读过?” 袁媛好奇。
“我没读过,你没读过金庸的《鹿鼎记》?开头就提到《四十二章经》,回头我给你找一下你看看,应该还在我们卧室的书架上。” 穆林反问。
“我还真没怎么看过金庸的小说。” 袁媛说道。
“你们在说什么书吗?好看吗?” 阿蒙很好奇。
“金庸的武侠小说,就是那种描述武术大师的小说,阿蒙,你不是看过武侠电视剧嘛,你看了什么?”
“the legend of condor heroes。”
“《射雕英雄传》?” 曹蔓问。
“对,好像就是这名字,你也看过?那时候刚开始学习,大部分听不懂,就看打打杀杀很热闹。”
“我估计大家应该都看过。我最怕里面的梅超风,一出来就阴风阵阵,看完晚上做噩梦睡不着觉。” 曹蔓想起来觉得好笑,自己那会儿可真胆小。
“83年的《射雕英雄传》我也看过,阿蒙,你喜欢剧中哪个人物?” 袁媛好奇。
“我喜欢那个蓉儿,个子不高,但是精灵可爱、聪明活泼,像蔓一样。”
“……” 大家一时都不知道如何搭腔。袁媛正想搂着曹蔓的肩膀发表一下心有戚戚焉的感受,曹蔓已经装作若无其事地说:“我喜欢欧阳锋,我觉得他挺有情有义的,人家表明了是‘西毒’,看似是小人,行事却是光明磊落,为了九阴真经,貌似不择手段,却也不会乱伤无辜。不像黄药师为了九阴真经害死了自己的老婆还怨到别人头上,九阴真经被梅超风偷走,他自己也要负一定的责任,我看他咋看咋不顺眼,总感觉他不够有担当。”
“他那人一身邪气,做事喜欢随心所欲,要不然怎么叫东邪呢,不过,蔓蔓,没想到你竟然喜欢欧阳锋这样的人物,难道你不喜欢靖哥哥吗?” 袁媛问道。
“他太笨了,不过我喜欢他的实诚,人品也还不错,要知道笨人不一定人品好的,可是有的时候人品不错但是太笨的人,容易办错事。亏得这本书里他是男主角,有主角光环照着,机会运气都不错,否则早被分分钟灭掉了。不是有一句话嘛,宁肯有神一样的对手,也不要有猪一样的队友。也亏得是黄蓉聪明伶俐,有能力自保,还保护着他,才能让他傻人有傻福气,有机会学得绝世武功,慢慢崭露头角。”
“阿蒙,女性角色里你喜欢黄蓉,男性角色里你喜欢谁?”
“那个beggar老头,做自己爱做的事情。” 阿蒙回答。
“洪七公啊。我也喜欢他,是挺可爱的一老头。” 袁媛说。
“哎呀,我们别讨论射雕英雄传了,你说这些展示的经卷都是原版的吗?放在这里会不会受损?” 曹蔓问大家。
袁媛说,“真不知道。你当时应该修考古或者文物保护之类的专业,看你这么关心这个问题。”
阿蒙反驳,“没必要转专业的,如果对什么感兴趣的话,去那个系里旁听一两门相关的课程就是了,没必要全面系统的学习。”
“阿蒙,你有这方面的经验?”
“美国大学前两年你可以不选专业的,undecided,可以趁这两年的功夫,选几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试试。有些人高中AP课修得多,也可以在major之外修个minor,或者就去修几门其他专业自己感兴趣的课,应该都可以的。我当时修过欧洲艺术史,希腊文化,还上过金融方面的课。”
“没在美国上过本科,没经验。这太自由了。中国的大学,换个班级都可能是困难的,更别说换专业、换系了。”
“上大学只是提供一个学习环境,开拓一下思维,我觉得更多的是应该把它看成是一个新的学习起点,关于那些文化、艺术、投资上的知识,我更多的还是后来自己买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