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三章 佩剑师兄
俩人去了家亚洲超市,曹蔓很开心地买了一堆的中国调味料,久违了川椒、八角大料、五香粉、孜然粉,……
他们不仅买了食材,还买了一个十寸炒锅,因为曹蔓觉得他现在的锅太沉,而且中间不仅平,还有点鼓,炒起菜来会油花四溅,想想Amon的那个一尘不染的厨房油星四溅的样子,肯定会目不忍睹的。
第二天曹蔓做了五香葱油酥饼、醋溜土豆丝、麻婆豆腐、鱼香肉丝、西湖牛肉羹。吃得Amon赞不绝口,他也知道了这几道菜真的是曹蔓的最爱,五香葱油酥饼、醋溜土豆丝是曹爸爸曹蔓经常做的,麻婆豆腐和鱼香肉丝是曹妈妈最爱吃的(曹妈妈背黑锅了,曹蔓实在是不敢第一次就把妈妈爱吃的毛血旺和红彤彤的水煮鱼介绍给Amon啊),西湖牛肉羹却是曹蔓去一家杭州风味馆的时候喜欢上的,觉得Amon应该也喜欢。不同的地区有不同口味的美食,让Amon对了解中国美食充满了渴望。
他要求暂停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先开发一下中国的美食系统。为此曹蔓不得不系统研究中国美食的分类和发展,以及各派系的代表菜肴。
俩人暑假的周末,主要用来学习、研究和开发各菜系了。大部分时间是在网上搜罗一下菜谱,俩人在Amon的公寓里试做中国美食,曹蔓的天马行空和Amon的细致严谨结合在一起,竟让他们忙得不亦乐乎,做出来的东西,有时候是美食,有时候俩人都皱眉,慨叹一下发明人的口味(咋就不反思一下是不是你们没做好呢?)
暑假很快过去了。穆林和袁媛收获了一万多美元,感觉一下子脱贫了,导师带着Amon、万达、曹蔓跟实验室的其他两位师弟做实验并合写了篇论文,正等着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也算是有所斩获。
Amon觉得自己获得最大的,倒不是这篇论文,而是那些让人垂涎三尺的中国美食。可惜开学以后,大家回归正常的忙碌生活,平时花很多时间做研究,周末很多时候还要赶作业,就不怎么有时间做美食了,他的中文学习也变成了一周一个小时左右,而且很多时候就是晚上在实验室里。
开学后,Nicole选择继续和曹蔓住在校外,离学校不远,还算方便。
她问曹蔓:“蔓,你和Amon暑假里真的开始约会了吗?”
“什么?你千万别开这样的玩笑。”
“不是每周末你们都约会吗?”
“哪有,他要学中文,要了解中国美食。你知道我们那儿不能做饭,所以我们只能去他那儿做中国餐。”
“哦?我可听说,你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能去Amon公寓的人哦。”
“不会吧?你不是吃过Amon做的汉堡吗?难道不是在他公寓?”
“当然不是了,我们一帮人是在外边租借的厨房做的,东西却都是他一个人准备的,他说自己的公寓放不下那么多客人,怎么样?他的公寓真的很小吗?”
“嗯,是不大。”
“你真的不是跟他在约会?”
“他是你的目标,我当然不会横插一脚,我是很有底线的。”
“没关系,你喜欢的话,完全可以追求他,我这次回家,认识了一个大帅哥,麦克是哥伦比亚大学的,还是击剑队队员,他过一阵子要来比赛,我们去看比赛,顺便介绍给你们认识。”
“Nicole, 你速度好快啊!”
“认识而已,也就是一般朋友啦。认识久了,合适再做男女朋友嘛。蔓,你难道没有异性朋友吗?”
“有啊,当然有,就像Amon那样的。”
“我以为中国女孩都很保守,不随便认识男性朋友,不随便去别人家的。”
“确实不是很熟悉的朋友,我们都喜欢保持距离的。比如我只会中午去Amon家,也不会乱吃乱喝的,尤其是别人给的开了口的饮料,这是出国前我妈妈交代好多遍的。”
“为什么?”
“保护自己啊,我爸爸妈妈还以为美国是一个性生活很随便的国家,一大堆未婚少女妈妈,吸毒成风,很可怕的,所以要我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虽然我觉得他们有点儿夸大其词,但是我觉得我们保护自己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万一出什么事情的话,男性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受害的是我们女性自己。”
“我觉得Amon真要欺负你的话,你不会赢的。麦可也认识他,说他在本科的时候是学校击剑队的主力队员呢,他们以前在比赛里碰到过。”
又过了几周,十月份的某一天Amon在学完中文课离开之前问曹蔓,“蔓,你对击剑感兴趣吗?我这周五晚上有场比赛,你要不要去看?”
“我跟Nicole已经说好了一起去的,应该就是你说的这场比赛。”
“哦,那太好了。”
“Amon,听说你的击剑水平很高的,可惜我对击剑一窍不通的,恐怕到时候看不懂。”
“什么时候我带你去训练馆见识一下,不是很复杂的,你肯定一看就懂了。”
回到家,曹蔓问Nicole,“Nicole,你对击剑了解吗?”
“跟着麦克了解一些,怎么了?”
“先给我科普一下,我怕去看比赛的时候啥也看不懂,傻子一般,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叫好。”
“那容易,据我所知,击剑的剑分三种。花剑(Foil)、重剑(Epee)和佩剑(Sabre)。三种剑的把手、剑身长度和剑身样子不一样,有效攻击点也稍有差别,我不懂花剑和重剑的规则,不过听麦克说,他和Amon练的都是佩剑,佩剑的有效攻击点是在腰部以上才算,而且不允许俩人有身体接触。佩剑比赛场地的实际长度好像是……18米。一般在14米通用场地上比赛,当运动员后脚碰到14米端线时,主裁判会叫停,通知队员碰到了警告线。然后运动员后脚在离端线2米距离的警告线上重新开始。其实啥是有效进攻,我也不是很清楚,估计需要多看几场比赛才行。”
“多谢扫盲!”
到了比赛那天,Nicole跟曹蔓一起去了斯坦福的Roble Gym,击剑队的训练和比赛都在这里举行。
虽然事先了解了一些,但是一晚上几场比赛下来,曹蔓看得还是云山雾罩,看俩人在台上前进、后退,横刺、斜劈、格挡,有时候是进攻方得分、有时候是防守方得分,曹蔓看了很久也没看明白,估计以后需要向Amon好好请教了。
第二天Amon问她比赛看得怎么样,曹蔓有点不好意思,不过还是大方承认自己大部分时间没看懂。Amon说下次他去训练的时候带她去见识一下,了解之后肯定就能看懂比赛了。
Amon说到做到,第二个周末Amon就把曹蔓带到了训练馆。先给她看击剑服装,原来击剑运动员的面罩里有金属网,网眼不超过2毫米,并能承受160公斤重的冲击力,布质的护颈要下伸到锁骨,以保证运动员头颈部的安全。比赛服也有保护作用,由质地结实的面料制成,可以抗80公斤的冲击力,其强度足以抵挡剑的刺劈。运动员还要穿上防保内衣,女子在上衣内还要穿一件由金属或其它硬质材料制成的护胸。短的击剑裤也必须长及膝盖以下,并被紧紧固定住,而且还要穿一双长袜。佩剑运动员最外层还要穿一件为有效部位的金属衣,比赛时,双方运动员比赛服内有手线并与拖线盘内的电线和裁判器相连,并形成一环行电路。当一方击中对方的金属衣,并且剑尖达到有效压力时,他的裁判器的灯就会显示击中信号,击剑的鞋也是专用的,有保护作用。
Amon带她到剑架上去看不同的剑,原来从手柄部分就可以区分三种剑,花剑(foil)的手柄部分看起来像一截树干左右各一枝桠伸出去,下面一个小小的圆盘保护手部;佩剑(sabre)的手柄部分看起来像一枚弯月连着一汪圆潭;而重剑(Epee)的手柄部分短小一些,只有两个枝桠伸出,下面的圆盘大一些、深一些。
赛场是长长的一条矩形区域,上面画着7条线。Amon解释说中间的是中线(简直是废话嘛!),中线两边的是起步线,大家最开始的进攻是从这条线开始的,后边两条线分别是重剑/佩剑和花剑的警戒线,后退一方会被裁判提醒过了警戒线,被对手逼出了比赛区域会失分的。
裁判一旦宣布开始,一般要到一人得分为止。虽然每个回合只有短短三分钟,但是佩剑比赛据说是除了射击之外的第二快速的项目,如果没有那些电子设备的辅助,细细的剑身快速地闪动,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究竟是谁得分了。在台上的运动员就不一样了,他们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剑有没有攻击到对方,有没有被对方击中有效部位,所以他们也会很清楚知道自己是不是赢了,有时候观众还没看明白怎么回事,台上的运动员已经开始脱掉头盔跳起来庆祝胜利了。
“Amon, 你为什么选择佩剑,而不是花剑和重剑呢?”
“佩剑的有效攻击区域只有上半身、头部和手臂,即可刺又可劈,不允许身体接触,对进攻和防守都更具挑战性,练起来也更刺激。”
后来的日子,曹蔓偶尔会跟Amon去看他的比赛,由于他的科研和专业越来越忙,他去练习主要还是放不下这个爱好,作为非主力队员,去了主要是跟师弟们练习当陪练、当指导,毕竟他在本科时也是战绩赫赫的,经验和实力都有。
看得多了,曹蔓就有点跃跃欲试。Amon先花了一段时间教给她一些基本动作,再给她找了一套击剑服穿上,俩人开始在实战对练中教学。
看似容易的运动,对身体各部分的力度、柔韧性和灵活度要求挺高,半个多小时练下来,曹蔓大汗淋漓,其中一半是击剑服的功劳,那衣服比一般的衣服重多了,怪不得防护性能好。
第一次练完的第二天一大早,曹蔓差一点爬不起来床了,浑身都是疼的,尤其是两条大腿和右胳膊,右胳膊是举剑刺杀造成的,两条腿是前前后后进攻防守、一直处于拉伸状态,肚子周围,那是为了闪避和快速进攻需要不是来回晃动。看来这击剑运动真是一项适合女性的运动,该减肥的地方都能减到。^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