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壶口瀑布
下午宴席结束后,曹蔓师徒四人就直接乘坐预先定好的包车去往壶口瀑布。他们的打算是当晚住在壶口瀑布附近的特色民居——窑洞体验体验,这一部分由包车师傅负责,他经常到那边去,貌似有关系户。第二天回到运城,袁媛和曹蔓会陪着几个人到俩人的高中参观一下。第三天穆林和媛媛跟他们一起,一路向东,爬完泰山之后回北京,坐上飞回旧金山的航班。
从运城到壶口瀑布大约要两三个小时的车程。一路上左右都是丘陵地区,高高低低的丘陵起起伏伏。
曹蔓一路上跟三个人介绍窑洞以及中国人都知道的老一辈革命家住窑洞的历史。曹蔓拿出随身的中国地图给大家看黄河是如何蜿蜒横穿中国的,以及黄河两岸悠久的历史。
到达瀑布的时候,五点多钟,大家一看时间还早,所以决定先去看看曹蔓口中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中国第二大瀑布。
大家站在岸边,欣赏着不远处的瀑布,黄河流至壶口一带,两岸苍山夹峙,把黄河水约束在狭窄的黄河峡谷中,河水聚拢,收束为一股,奔腾呼啸,跃入深潭,溅起浪涛翻滚,貌似巨大的茶壶内黄水沸腾。大浪涛涛,奔腾注入谷底后,激起一团团黄色的水雾烟云,景色分外奇丽。
两旁不时有游客大吼唱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端是气势。阿蒙问曹蔓这首歌在唱些什么?曹蔓解释这是一首二战时激发民众起来抗日的革命歌曲,很有气势很有鼓动性,所以才一直在传唱,壶口瀑布这里真的是最能让人有那种“黄河在咆哮”的共鸣。
其实六七月份并不是壶口瀑布最壮观的时候,4-5月称为“三月桃花汛”,9-11月叫做“壶口秋风”。这两个时期,水大而稳,瀑布宽度可达千米左右,虽然主瀑难以接近,但远远望去,烟波浩淼,更加威武雄壮,大浪卷着水泡,奔腾咆哮,以翻江倒海之势,飞流而下。
曹蔓看过游客中心里挂的瀑布冬天的照片,她更喜欢这里的冬季景色,照片里两岸银装素裹,冰封河面,黄河顿失滔滔,瀑布边缘的水流被冻在那里,形成无数个长长短短的冰挂,在太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金黄色,越发熠熠生辉,可惜问过说冬季不开放,没能亲眼看见过,甚为遗憾。这让阿蒙想起曾经看到过的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冬景来,忍不住也想知道冬天能不能来看,黄色的瀑布被冻结,肯定另有一番奇妙,谁知去游客中心一问,依旧不开放,那个郁闷!
晚上大家去了几公里外的城镇,那里有很多窑洞,窑洞是一种民居建筑形式,是中国大陆黄土高原地区的特色建筑。主要特点是顶上覆土,内部下面方型上面拱型,据说是为了表现天圆地方。进去之后发现窑洞内部后面比前面稍窄,呈喇叭形。好几米宽,比想象的高,也挺宽敞。前面有木结构、带门和格子窗的外壁。内部墙面上抹泥、熟石灰或掺石灰的泥,还可以贴纸和窗花进一步装饰。窑洞前的地面平整后,在周围围以土墙。
曹蔓跟大家介绍说窑洞分土窑洞,砖窑和石窑洞。石窑洞是用石条或砖做成的,坚固耐用。他们选的这家是个砖窑,窑洞里的陈设,非常简单,有木桌、木椅、土炕和农家的一些物什。门窗用木框,窗户上糊纸或镶玻璃。这么热的天气,窑洞里竟然冬暖夏凉,他们晚上竟然需要盖床薄被子。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去了瀑布的另一边,不像美国国家公园,不管跨不跨界,都只用掏一份钱,这里去到黄河对岸,就属于陕西省管辖,两边各收各的钱,好在没多少,尤其是对那仨美国人来说,双重门票相对于跨国飞机票来说,只是九牛一毛而已。几个人还开玩笑说,感觉像去看尼加拉瓜大瀑布,分美国和加拿大两面,想看全貌需要跨国界,而且两边看起来瀑布的气势也有些不同。
景区里还有披红挂绿的毛驴,一身陕西老乡打扮的本地人不住地拉客,看到曹蔓一行,更是卖力——外国人好奇不说,还有钱!尤其是这个年轻的美国帅哥,竟然还会说中文,肯定是中国女婿啦,老乡对自己的眼力价还是很有自信心的,撺掇着让曹蔓骑着小毛驴、阿蒙旁边护着,走一圈,这才是有中国味的陪新媳妇回娘家该有的样子!再让,嗯,那俩年纪大些的肯定是公公婆婆给小两口拍几张!老乡准备得挺齐全,不仅小毛驴披红挂彩,还准备有一套大红中式新娘衣服,一套跟陕西老乡身上打扮很类似的小伙子的衣服,老乡一边嘴里不停地说着,一边给阿蒙穿戴起来,扎上白毛巾头巾,系上红腰带,瞬间老外变老乡,那个喜庆劲儿如瀑布的水一般喷薄而出。阿蒙拉着曹蔓,一定要配合自己穿上那套女生衣服,跟他一起照一张,留作纪念。
曹蔓被老乡的话说得红了脸,阿蒙装着没听懂老乡的话,一味地跟曹蔓强调他觉得这套衣服很有中国味,不照相留念就太可惜了。最后曹蔓在四个人的起哄下,装扮起来,坐上毛驴,在阳光下以壶口瀑布为背景,跟阿蒙合影一张,她是打算好了,拍完就忘记,可不能要一张存下来,要不然让媛媛知道了,还不知道会如何推波助澜呢。
几个人回到运城的时候差不多下午一点了,直接杀奔预订的饭馆,穆林和袁媛已经点好了菜等着他们了。几个人为了照顾教授夫妇和阿蒙,点了几样当地的特色美食。香酥鸡、炒凉粉、凉拌莲藕、凉拌芦笋、肉丝炒木耳,点了一份猫耳朵做汤,给大家尝尝,草帽饼当主食,还有一套小动物的闻喜花馍给大家见识一下,这些基本上都是运城本地的特色美食。花馍最后上来的,大家基本上快吃饱了,看到这么漂亮的美食,每人忍不住又多吃了一个。施密特夫人问曹蔓,明天会有很多机会走路、爬山吗?需要烧脂减肥啊。袁媛抢先答道:不用担心,我们明天能坐车的地方争取走着去,家乡的美食太诱人了,我也吃多了,跟你一块儿爬山减肥!
吃完饭让司机师傅拉着他们去了初中和高中溜达了一圈,这么多年过去了,小学已经挪地方了,而且物是人非就不用去了,初中也大变样,以前的单层房子早变成楼房了,还好有当年的初中同学师专毕业当了老师,她带领大家转了一圈,唯一能认出的就是当年的大操场还在原来的位置,设施已经不同了,当年上过学的教室已经不复存在。
去高中的时候,由于是住宿制学校,进门需要登记,登记的时候需要报上找谁,曹蔓和袁媛原本没想惊动谁,就想在校园里转一圈的,这可好,只好说出当年班主任老师和几个任课老师的名字,好在大部分提到的老师已经当了校领导,虽然快放暑假了,老师们还在忙碌,俩人一想也不能空手进去,所以向门口的保安问明了大约多少认识的老师在,拐到校门口不远处的小店里,置办了相应的礼品,袁媛还买了一大袋糖果,拎着回到校门口,让门卫代为通传。门卫一听,原来是学校大名鼎鼎的俩清华学生从美国归来,赶紧屁颠屁颠进去打电话,还亲自把几个人送到一间敞亮的大会议室,老师们陆陆续续地进来,师生们免不了一阵契阔。
几个人说说笑笑回到曹家的时候是下午四五点钟,曹父还没有下班,曹妈妈今年50岁,正在办理退休手续,所以这工作态度也就不怎么认真了,尤其是今天知道曹蔓回家,曹妈妈更是除了出去买菜割肉,就是在家里忙忙碌碌收拾,准备晚餐,等着曹蔓一行人回来。
不过今天她等来的第一个人不是曹蔓他们,而是曹家二侄子曹怀杰。前几天曹爸爸曹妈妈去西安的时候还去看过这个正在西安上大学的侄子,当时他还有一门课要考试,考试完他本来准备回家的,跟妈妈一通电话,他妈妈说既然知道曹蔓回来了,让他去大伯大娘家看看姐姐,顺便问问留学的事情,如果儿子也能跟曹蔓一样大学毕业就出国,那他们曹家就太光鲜了,他将来也好找工作了,还有可能像媛媛那样留在美国工作。她把这个想法在电话上跟大伯子一沟通,曹爸爸当然高兴了,孩子要想留学太上进了,趁着曹蔓回来,让侄子也过来,跟他蔓蔓姐好好探讨探讨、取取经。就这么着,曹怀杰一考试完就坐大巴过来了。
所以等曹蔓一进屋看到曹怀杰的时候,端是一愣,她已经好几年没见过这个堂弟了,她小时候跟曹怀斌关系一般,跟曹怀杰关系很差,主要是这小子小时候住他们家过暑假的时候经常打小报告,说哥哥姐姐欺负他,为此曹蔓挨了不少父母的批评,曹蔓每次都觉得委屈,可惜父母每次都站在堂弟一边,以致于后来都让她对暑假产生恐惧了。
所以现在一看见曹怀杰一脸谄媚地冲她热情打招呼,她觉得自己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当着外人只能露出得体的笑容,“亲热”地跟小堂弟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