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机会就在转角等着你(上)

本文发表在2015/11/14《中华商报》北加版第五版

NC409

我第一次听说“华人索赔专家”是几年前在Facebook朋友圈,有一个朋友出了车祸,明明是对方的错误,却因为没有证人、证据,变成了俩人被各打五十大板,朋友在朋友圈问怎么扭转局面。
后来有人向她推荐“华人索赔专家”出的一本中文电子书《美国行车宝典》, 书中对行车的各个方面的风险管控都有详细阐述,购车注意事项、买保险的弯弯道道、租车时的权益、行车时需要准备的文档,最最重要的是出车祸现场要如何处理。她处理了自己的车祸之后就后悔应该早读这本书,也不会经历这么多痛苦了,所以组织大家团购这本书以备后患,我也跟风买了一本。为了防止盗版,电子书是加密的,直接邮寄到购买者的电子邮箱。
后来有了微信以后,有一个叫钟家钰的先生,号称是《美国行车宝典》的总编,通过我的电子邮箱要加我为好友,我心想有了百宝书就行了,没必要认识总编啊,难道他想让我帮他往朋友圈推销?就忽略了他几次的朋友申请,终于有一天我忍无可忍,加了他为朋友,质问他为啥这么坚持不懈要加我为朋友,他回答说,那本书经常有新的信息加进去,因为每人再给一本工作量太大(需要单独加密),所以他就在微信群里为早先的老买家及时更新一下新内容。
就这样,我进了他的行车宝典更新群,时不时收到一个小案例,小提示,非常涨行车知识,很庆幸自己当时加了他进朋友圈。
再后来,发现他的朋友圈的更新也很有意思,除了跟索赔业务有关的事情外,还热心大华府地区华人组织各种活动,从组织打牌到带头示威游行,在百忙中不忘为社区服务。
有一天在他的朋友圈的照片里发现一位老同学的身影,一聊才发现我们竟然还是校友,不得不感叹一下世界真的很小。
钟家钰先生在我毕业那年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系,98年毕业之后去了中科院读遗传学,2001年硕士毕业之后到位于纽约的爱因斯坦医学院读博士,准备在攻克肿瘤和糖尿病两大世界难题上有所建树。
在医学院读书期间发生了一件事,让钟先生第一次对索赔产生了兴趣,这也归功于他的认真的科学态度。有一天他在回家的路上,下水道井盖突然翻起,碰坏了他的车,这让他很郁闷,穷学生的他只买了半保,保险公司不赔偿,多方打听之下,觉得应该由市政公司负责,但市政公司只赔他60%的损失。他觉得很不公平,也就是这种坚持不懈的“书呆子”气让他继续研究,发现这种情况可以上小额法庭寻求公正,最后他终于拿回属于自己的全额赔偿金。
这次的经历让他对汽车保险和索赔发生了兴趣,而且他读了几年医学之后觉得希望渺茫,2008年果断转行学习精算,2009获得数学系保险相关的精算专业硕士,之后加入美国知名的汽车保险公司GEICO工作。
几年之后的某一天有人追尾了他的车,对方的全责造成他的车报废,而对方的保险公司按照惯例最多只给他赔偿1500美元,而他的车当时估价值5000多美元。他咨询了本公司很多年资很长的华人同事,大家都劝他接受赔偿了事,因为一般这种没有人身伤害的车祸律师是不愿意接手处理的,而保险公司有一大堆自己的条条框框,个人去争取权益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胜算很小。他认为保险公司在对待受害者索赔的时候有严重的不公平行为,让客户受损,这让有着科学家执着态度的钟先生难以忍受,所以他花费了很多时间去研究,自己摸索出一套方法,并施之于行动,终于把自己的损失赔偿额从1500美元提高到3500美元,并保留自己的车辆。
在关键的时候遇到好的人生导师就会完全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这一点钟先生深有感触。他把自己的经历当成一个生活中发生的趣事说给一个企业家朋友听的时候,那位企业家朋友非常有发展眼光,鼓励他为此创建一个咨询公司,开辟自己的事业。在朋友的引导下,钟先生结合自己近期的观察,发现这种小额索赔的问题很普遍,而大部分的华人、甚至土生土长美国人都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跟保险公司打交道,他们没有足够的沟通能力或者缺乏相关的知识,而律师一般不受理小额事件,很多人不得不放弃了部分自己该得的权益,如果不成功不收费的话,那么代人索赔的需求量就会有一定的规模,而钟先生自己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有足够的谈判沟通技巧,有科学家不轻言放弃的精神,这都是成立一个公司的必要条件,所以他听从了朋友的建议,注册了一家咨询公司—-“华人索赔专家”(Claimant Expert Information Service)。